注册 登录 检索 电台

迷你方式显示论坛 RSS订阅此版新信息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交流区 >> 论坛主区 >> 晓露青晖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97 1 2 3 4 8: 此主题共有43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帖子主题: 大话曹操
 

大话曹操


搞笑版[em05][em05]嘻嘻,可别被曹家的人看到[em04][em04][em04]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转帖]曹操是女扮男装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问题上找到曹操女扮男装的马脚:

  一、早在第一回中,三国演义就写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设五色棒十余条”,试问,会有一名男性在置办刑具的时候还考虑颜色吗?

  二、在第二十回中,曹操遇到了接受汉献帝赏赐的董承,没有过多盘问对方, 而是忙不迭的穿上锦袍,寄上玉带,还向左右卖弄,分明是女性的爱美心理使然, 才有这种“恋衣癖”(相信那些已有家室或者女友的人都会有同感吧),之后铜雀台以锦袍而非金银财宝悬赏同样是这个道理。

  三、曹操有间歇性的偏头疼,其实这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知道为什么曹操会杀华佗?其实是因为这位名医通过医疗,发现了曹操是女性这一事实,所以难逃一死(相同遭遇的其实不止华佗一个,后文还有论述)。

  当然,很多人会提到曹操有孩子、以及长期行军打仗这些所谓反例,但事实上作为三军的统帅,又有谁敢随便接近曹操?这就为她掩饰自己性别创造了最好的条件,至于那些所谓的孩子,也只需要偷偷收养几个冒充就能做到。

  为了进一步证明曹操是女性的事实,有两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张济的妻子,也就是张绣的婶婶。曹操在宛城收降张绣之后,如果是一名男性,即使再好色,也不至于在对方的阵营之中勾引他人的长辈,等到调离张绣之后再行事岂不更方便?之所以一向深思熟虑的曹操会"忽视”这一点,正因为她是女性,她找张绣婶婶的目的很可能是谈些女性的隐私话题,因此没有考虑到张绣因此会产生的误会,结果遭到了张绣的报复。这一事件最大的牺牲品显然不是 那个原本就是领养的>“长子”曹昂,而是典韦,一个深深爱着曹操的痴情男子。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典韦显然有机会了解曹操是女性的真相(后来的许褚也是知情者之一,这一点下面还会有论述),曹操之所会选择她,也正是知道他对自己的仰慕,所以才放心将自己的安危交给他(曹操很感谢典韦,但并不爱他,下面也会有论述),而典韦在宛城一战中,为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堪称是多情种子。

  其二是杨修。在谈这个人之前,我先要问两个问题:女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曹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其实惊人的一致:多疑。不过曹操的多疑不但是因为她是女人,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她需要时时刻刻在众人面前隐瞒这一事实,所以不得不加倍提防。所以曹操从来不允许在自己睡觉的时候有人靠近,其实她所害怕的不是行刺(能进入她身边的,有几人不是心腹?而且完全可以限制进入的人带刀剑),而是被发现自己不是男性,因此时常宣称自己梦中杀人,而杨修对于此事的一些评论,多少让曹操担心是否此人已了解到真相,因此不得不除去。而且杨修还曾经偷吃了曹操最喜欢的零食,对于男性这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在女性看来,这的确是极大的罪过(不相信的话,有胆量的可以试着抢走自己老婆或者女友最喜欢吃的东西,看看有没有机会避免跪键盘的命运),杨修之死其实是又一起的杀人灭口事件,但我们无从得知,杨修这个聪明人究竟是真的看透了真相,还是糊里糊涂的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古人云:"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曹操的悲哀在于,她几乎征服了世界,但却没有机会征服自己心爱的男人,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成为皇帝,可见这并非她的追求目标。

  在三国演义中,与曹操曾经发生过感情纠葛的人物其实不少,但真正值得一提的却只有三个人。曹操的第一个男人是陈宫,这名县令之所以会放过已成为阶下囚的曹操,主要还是他发现了真相,并爱上了这个女人,所以与她一起逃亡。他与曹操总计相处了三天后,才发现这个女人实在是心狠手辣,一度想杀了她,但考虑到“一日夫妻百日恩”,最终还是下不了手,而是默默的离去。但对于曹操来说,陈宫离开她的行为就是背叛和抛弃,因此两人在之后势同水火,曹操在白门楼可以放过张辽,对吕布的处置也是犹豫不决,唯独是陈宫这个负心汉是非杀不可的。当然,曹操杀陈宫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避免自己是女人这件事情被成功所泄漏,不过考虑在昔日恋情的分上,曹操对于陈宫的母亲(其实就是她的婆婆)和妻子(其实是情敌)给与了照顾。

  如果说曹操与陈宫的这段恋情多少有些为了脱困而被迫开始的话,那么曹操对于刘备的爱则完全发自内心。当刘备投靠曹操时,很多谋士都主张除掉这个将来的劲敌,曹操自然并非不知道刘备的威胁,但刘备那对性感的大耳朵却令曹操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段恋情的精彩之处在书中的第二十一回,曹操与刘备的青梅煮酒分明是曹操小资情调的体现,而他那段关于“龙”的论述,内容其实非常“成人”,其真实含义是□□□□□□> □□□□□□□(此处删去N字)。接下来曹擦那句“惟使君与操耳”,更是吐露了她想与刘备白头偕老的愿望,同样是聪明人的刘备自然不会不明白曹操的真实意图,因此大吃一惊,将手中的刀叉落在地上,而曹操接下里的一句话则更为露骨:"丈夫亦畏雷乎?”,这简直就是正式的求婚了。如果曹操真的能与刘备结成一对,那么这或许将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一对夫妻档,但是阻止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答案,其实同样在第二十一回中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曹操无法继续与刘备调情下去呢?因为关张二人过来找寻刘备,事实上,从第二回中“与关、张食则同桌,寢则同床”的叙述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三人之间的“同志关系” ,而阿斗不过是一个收养的孩子(所以才故意搞来白鹤什么的掩人耳目),至于刘永、刘理,分明是刘瑁的遗腹双胞胎(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刘备在自己的壮年与三名妻子只有一子,而在自己的晚年却接连生下两个儿子,难道是四川有什么大补的药?)。正因为如此,所以刘备看到赵云拼死只为相救阿斗而感到气愤,怪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小孩差点令自己损失了一名大将,而孙尚香之所以会在婚后不久就逃回了娘家也正是因为她发现了刘备的这一“爱好”,而且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刘备在临终前,对自己的新男宠诸葛亮表示,对方只要觉得有必要,完全可以取代阿斗的帝位。这些原因使得刘备最终无法接受曹操的爱意,之后两人的连番争斗,其实也是因爱生恨的后果。所以当刘备假借征伐袁术之名离开都城时,曹操派去的许褚不敢对刘备动手,因为这个接替典韦成为曹操保镖的男人也很清楚曹操对于刘备的那种特殊感情,不敢随便动手而令曹操不快。

  曹操爱上刘备已经是一个悲剧,但更为不幸的是她接下来的追求目标是关羽,早在十八路诸侯的时代,曹操对关羽就颇有好感,这也很正常,哪个MM不喜欢个子高的男生?难怪张松之后遭到了曹操的冷遇。顺便说一下,笔者的身高也还不错,欢迎有意的MM前来联系……言归正传,在曹操追求刘备失败之后,她就将目光转向了关羽,所以尽管她手下战将如云,但她还是非要一个活的关羽,而斩颜良诛文丑更是存心想捧关羽的场,先是故意让手下的大将失败,然后再给关羽赤兔马,让他利用马的速度干掉了对手,其实要是把这匹马给张辽或是徐晃的话,或许他们做的还可以更出色。曹操刻意抬高关羽其实是一种对于心上人的讨好,毕竟经历过两次感情挫折的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但不幸的是,关羽和刘备的同志情谊不是曹操所能瓦解的,曹操当初故意让关羽和刘备的妻子同处一室,其实就想试探他是不是有着和刘备一样的爱好”,而关羽当晚的表现已经预示了曹操又一次的悲惨命运。但是在曹操的心理,还是存着对于关羽的一份情意,至少当时关羽为了不伤曹操的心,一直也没有娶妻,所以曹操在关羽离去之时并未加以阻拦,而关羽在华容道也放过了曹操。其实在和自己相处过的三个男人中,曹操还是对于关羽最为痴情,因此当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曹操特意要来了他的首级,意思就是想看他最后一面。结果曹操也是因为关羽的死而伤心过度,结果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在临死前,曹操还安排设立多个真假墓穴,其目的就是不让后人通过开棺验尸发现自己是女流的秘密。作为一个在感情上历经失败的女人,曹操时常有哀叹命运的表现,横槊赋诗就是典型的一例。在曹操的诗句中,核心内容其实只有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处可依”。月主阴,所谓“月明星稀”其实曹操在暗示当世由一个女子纵横天 下,却没有能与之相媲美的男性。喜鹊本是美丽吉祥的鸟儿,然而曹操却用了“乌鹊",指的是自己虽然是一个可爱的女性,但为了混迹于男人之中,不得不披上难堪的伪装而来到南方。所谓的“绕树三匝”指的就是她与陈宫、刘备和关羽之间的三段恋情,最终却"无枝可依”,找不到女人的归宿。结果这四句抒发心声的诗句却遭到了不识相的刘馥的质疑,也难怪心情本来就不好的曹操会当场枪毙刘馥。在那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曹操这样的女性的心事又有谁能懂?综上所述,曹操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最为传奇的一名女性。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转帖]青梅煮酒

曹操的自白之
                                  青梅煮酒


   阴沉的黄昏,江边矗立着一个小小的高楼。一个臂长似猿的人迈着沉重的脚步向小楼走去,缓慢而又坚定。每走走出一步,他的身体就抖一下,仿佛上刑场一样。但脚步却仍然从容不显错乱,好象走路的不是他自己。

   这人看不出有什么野心,也看不出有什么欲望,作为一个下属。这太完美了,完美得让我疑心。我决定找他谈谈。

   一个阴沉沉的黄昏,在刘备投靠我的第二天。我邀刘备喝酒,酒过三巡。我说道:“人生这东西变幻莫测,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就像这酒杯装满了酒,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什么时候流出来,向那个方向流去……就象我们的相遇也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算命的说天下间英雄只有两人,其中一人是我。另一人将会和我一起喝酒,还会和我在战场上相遇。”

   “其实,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你选一个公认的明主,投入全部身心,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你我有志之士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把享乐作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享乐,也不问享乐有什么用,到死的时候还抱着女人说:啊,真快活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比如我...”

  我指着这些青梅酒,然后端起一杯一饮而尽。“我就喜欢酿酒。人们评价我是一个英雄或奸雄,却不知道知道我其实最爱酿酒。等我打一个大大的江山,就开一个大大的酒厂,酿出的酒就叫英雄酒,让后世都知道这是我曹操酿的好酒!(把那些无所事事整天上网灌水还乱发反曹言论的人们坑了),那些孔夫子的之乎者也们都给我消失。让所有人都懂得学好一门手艺或是技术,繁荣我们的疆土,藏富于民!”

  不料刘备说:“主公的大志可以说是跨过了我们的这个时代。远非我等愚钝之人所能理解,我除了向主公效忠以外就喜欢种种菜什么的,研究改良菜的品种让它们生长得更快。”
 
   我大笑道:“难得我们都有自己除名利外还有其它追求的东西,我酿酒,你种菜。论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而已。”
    阴沉沉的天空,突然一声惊雷。刘备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我心里开始有点瞧不起这个人了。听到打雷就吓成这样。
 
   我对着战战兢兢的刘备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最难看透,一种是大奸大恶之人,一种是单纯得没有心机的人。
 
  刘备答到:“是啊,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

  对于他的放肆我反而感到一阵轻松,原来他有这股穷酸书生气。一个扬修已经够我受的了,不想再要一个刘备。我大笑:“我为了统一中国的理想而奋斗必然会在历史上写壮丽的一笔,而玩世不恭者呢?除了一开始让人感觉高深莫测外,没有别的作为。既然你喜欢种菜,我就让你到新野去给我管理菜园吧。”

   后人评语:比起心机曹操的确是输给了刘备。让刘备去管菜园,正好中了他的计,成功逃出曹操的疑心。以致弄成后来的天下三分。曹操大业未成身先死,他办一个大大的酿酒厂的梦想终究没有时间去实现。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搞笑]曹操坐飞机


话说有一次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诸葛亮再摇了摇羽毛扇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一想简单,回答“一个”于是拿了个伞包下去了。诸葛亮再问孙权“天上有几个月亮”孙权回答“一个”也拿了个伞包下去了。最后轮到曹操,诸葛亮问“天上有几个星星”曹操一怔,懵了得回答不上来 只好自己跳下去了/ 没想到竟然跳在了海里 捡回一条命。曹操暗自庆幸。

  第二次又四个人坐飞机遇到紧急情况,四人一商量,得,还是老办法吧。诸葛亮又摇起羽毛扇问刘备“当年周武王战败绉王的那场战役是?”刘备一想简单,回答“牧野之战”诸葛亮点点头,于是刘备拿了个伞包下去了。诸葛亮再问孙权“那场战役死了多少人”孙权想了想说“大概有三四万”诸葛点点头,孙权拿了个伞包也下去了,曹操不禁偷笑想“诸葛亮呀诸葛亮呀,本人可是贯古通今,尤其是军事,这次你可是栽了 呵呵” 只见诸葛亮问“他们都叫什么”曹操一听差点没晕过去,只好自己跳下去了,没想到竟然又跳在了海里捡回一条命。曹操暗自笑“md,老子命大,看你诸葛老头能把我怎么办?!”

  第三次同样四个人坐飞机,飞机又遇到紧急情况,曹操一想,诸葛老头又要整我,干脆我自己跳下去算了,免受侮辱。于是一横心,跳了下去,在空中高速下降中。只听得上面诸葛亮的笑声传来“曹操啊曹操,妄你聪明一世,哈哈,今天飞机上有四个降落伞!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搞笑]曹操放屁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二人小酌了几杯,席间,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吓得韬光养晦的刘备把筷子都掉落在地上。 曹操问何以掉落筷子,刘备答曰刚才天上打了个响雷而吓了一跳。刘备说完,躬身拾筷时忽然放了个响屁,十分尴尬。  

正窘迫时,只听身 後赵云坦然说道:"诸位莫要见怪,天上打雷,屁从云中来!"

赵云话音刚落,一旁的关羽不干示弱,跨前一步说:"诸位莫见怪,屁从羽(雨)中来!"

关羽刚刚说罢,张飞又接着朗声囔道:"方才一响屁,屁是飞来的!"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唯独曹操没有笑,他对此事深有感触。

送走刘备等人後,曹操对部下说道:"刘备的属下,一见主公有个闪失,都争先恐後地抢着承担和弥补,真可谓忠心耿耿。此事要是轮到你们,能够办到吗?" 众人都忿忿不平,深感委屈,只听典韦大叫曰:"不就是个屁事,还不是小菜一碟 ?"许褚也道:"这有何难?那里比得上我赤膊上阵?"

  过了几天,曹操又请刘备喝酒。席间,曹操想故意放个屁,看看部下的反应如何,可是怎麽也放不出来。憋了半天,好不容易憋出个小屁。

曹操的部下早已等候多时,听到轻微的「咕」一声,许褚连忙抢先道:"屁是褚(猪)放的!"

曹操一听,气得瞪出了眼珠,其他人还以为曹操嫌自己反应缓慢,就抢着往自己身上揽。典韦说:"屁是典(颠)出来的!"

"不对!"徐晃听了大声反驳,"屁是晃出来的!"

曹操早已听得面红耳赤,正要发怒,只听谋士郭图尖声叫道:"都不对,都不对,屁是图(吐)出来的!"

曹操当时两眼一翻,晕过去了。从此曹操就得下了头疼的毛病。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曹家的人看到了~

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只猫,还是花猫

欣欣等着挨批吧,嘻嘻

[QUOTE][b]下面引用由[u]龙哥[/u]发表的内容:[/b]

欣欣等着挨批吧,嘻嘻[/QUOTE]
挑拨离间的来了

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只猫,还是花猫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猫爱翡翠[/u]发表的内容:[/b]

曹家的人看到了~[/QUOTE]
不是吧[em06][em06]又一个[em06][em06]天哪[em12][em12]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惹不起。。。。。怕了啦。。。。。


不扯了,来点儿正经的吧!不然给我移走啦。。。。。。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揭开曹操的葬身之谜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这并非史实。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近来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IMGA]http://www.yi-chong.com/uploadimages/62maomao/62maomao_229489.jpg[/IMGA]
邺城遗址,曹操葬在邺城之西。

[IMGA]http://www.yi-chong.com/uploadimages/62maomao/62maomao_546898.jpg[/IMGA]
铜雀台遗址,曹操曾让后人登此台望其陵,今仅存台址。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破解千古之谜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这并非史实,但七十二疑冢之说也不是罗贯中所创,从宋代开始曹操墓的所在就成了个谜。

    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两地虽属两省,但隔漳河相邻。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福生介绍说:"在邺城历代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一是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境内)设七十二疑冢;二是在漳河河底设了机关暗道;三是在许昌城外;四是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有民谣称: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经过调查,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邺城以西所谓七十二疑冢,大体上处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贵族、王公大臣,考古发现了大量北朝文物,这些墓冢不是72个,而是100多个。北朝墓群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与曹操毫无干系。至于后几种说法与史实明显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文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虽不相信七十二疑冢之类的传说,但由于曹操墓千余年来无人知晓,河道、区划等地理因素变动很大,对曹操墓的具体位置也看法不一,认为在临漳、磁县和河南安阳的都有。"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多年潜心于曹操墓研究,经过长时间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地势区位和文献资料分析,认为曹操墓有可能在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他的主要依据包括: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遗令》中说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遗令》中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的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操《终令》中"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从选墓的古代堪舆学理论,这一带也适于建造帝王陵墓。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  
[IMGA]http://www.yi-chong.com/uploadimages/62maomao/62maomao_964453.jpg[/IMGA]

曹操建邺城内的建筑遗址。

[IMGA]http://www.yi-chong.com/uploadimages/62maomao/62maomao_371381.jpg[/IMGA]

金凤台,曹操所建邺城三台中,仅此台重建后尚存。

临漳县文物保管所近来征集到后赵建武六年(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西门豹大夫刻像、西门豹祠堂重建时间、面积、官吏参加者等重建西门豹祠的一些情况,曹操《遗令》、《终令》中都说要葬在西门豹祠附近,西门豹祠就成了曹操墓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物。王福生说:"曹魏时期西门豹祠的资料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石刻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件反映西门豹祠情况的实物,虽然不是介绍曹魏时期西门豹祠情况,但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门豹祠殿基应该是曹魏时西门豹祠的旧址。这一石刻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由在当地打工的临漳时固村村民运回临漳村中放置,征集时才引起人们注意。由此推测西门豹祠位置应该在石刻出土的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境内,而与西门豹祠相近的曹操墓也应在安丰乡一带。"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部门也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其上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丰乡。刘心长对鲁潜墓志进行了研究,认为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他判断的曹操墓位置即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以漳河为界,时村营乡和讲武城乡可视为北区,安丰乡大体上属于南区。他认为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而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从多种情况分析曹操墓在北区的可能性较大,可对南区、北区都进行考古发掘,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千古之谜曹操墓可以解开谜团。

    见证历史“轻重”
 
    简办的丧事,被视为耗资巨大的骗局;移风易俗的改革,成了奸诈的证明。但史料终究未被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所淹没,曹操墓千百年来的遭际,显示出史实的无奈与顽强,见证了在人言、道德、时间重压下,历史真实之"轻"与"重"。

    曹操墓本不是个谜,相对于众多生前就开始大造陵墓的帝王而言,曹操对自己的墓地问题并不是特别重视,不过还是能找到较明确的"说法"。《三国志.武帝纪》中收录曹操死前一年多作的《终令》,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主张葬在贫瘠土地上,并选择了自己的墓址在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不建封土堆,也不种树,可以说是丧葬从简。在他临终前作的《遗令》中,更是明确了"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要穿着平时的衣服入葬,且不要珠宝陪葬,他还要求葬仪从简,不设墓祭。

    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可以说明曹操是公开葬在邺城的史料还有,如果一定要说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这么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死后还有儿子、大臣以及改朝换代后的文人、史家出力,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无人发现,之后却被人没有多少切实依据而指出来,这似乎有些荒诞。

    根据有关记载显示的情况是,由于丧葬从简,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过了没几年,陵上的祭殿就毁坏了,因"殿皆毁坏"曹丕下诏令"车马还厩,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对曹操墓的官方保护在他死后没几年,曹魏政权尚可称盛期就结束了,理由要"俭"。因为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植树,过了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史料显示,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过曹操墓,作文为祭。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就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所在了。

[IMGA]http://www.yi-chong.com/uploadimages/62maomao/62maomao_404930.jpg[/IMGA]

金凤台上,平房上匾为曹操诗句“天下归心”内有其塑像。

[IMGA]http://www.yi-chong.com/uploadimages/62maomao/62maomao_36328.jpg[/IMGA]

金凤台,匾上题有“魏武雄风”。

也是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传说成了"遗命",显示出曹操一息尚存就要行诈,渲染了其奸雄形象。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也收入了一篇《曹操冢》并将地点从邺城扩大到许昌城外,位置从地下扩大到水底,点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设的七十二疑冢之外,更显示出其诡诈。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

    但宋代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中仍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人胡三省的注中更是指出高陵在邺城之西。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曹操的丧事和墓葬,在史书记载中没有多少疑问。但所谓三人成虎,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在曹操墓之谜的众多说法中,七十二疑冢之说流传最广,"依据"也最"充分",因为曹操确实葬在这一地区,且当地确有众多古墓,但这属北朝墓群,葬有北魏皇帝元善见、北齐兰陵王等人,这些人在历史上并非默默无闻,墓地也有碑刻等,弄清究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就是这不难廓清的流言却在千百年里广泛地传播,且越传越丰富。《三国志》等史书,对于文人来说并不陌生。罗贯中写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是其所本,平添了原书中没有的内容,显然是有意为之。曹操做了许多大事,在其当世就对之褒贬不一,北宋以后曹操就开始被定位为奸雄,愈应符《曹操疑冢》诗写道:"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计到丘陇。""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君尸。"苏轼说"曹操阴贼险艰",陆游说"天心大讨曹",饱读史书的文人都如此否定曹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曹操更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这种情况下,有关曹操的史实受道德评判左右,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的情况、史书的记载距现实越来越远。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的,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记者长大的地方距所谓七十二疑冢所在的磁县不远,知道这一传说的时间比知道历史上有三国还要早,前几天在出租车上听广播里播评书《三国演义》,还在讲曹操死前,令在讲武城外设七十二疑冢。在时间的不断冲刷下,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淡,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古今多少事"虽会在笑谈中轻舞飞扬,但终没有随风而逝。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97 1 2 3 4 8: 此主题共有43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25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