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检索 电台

迷你方式显示论坛 RSS订阅此版新信息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交流区 >> 论坛主区 >> 晓露青晖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97 1 2 3 8: 此主题共有31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帖子主题: 中国壁画资料图集
 

中国壁画资料图集

[color=red][b]从广义上讲,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上或岩石上,以及其它如洞穴壁上的壁画、图案,都可以称为壁画,而绘于岩壁上的绘画亦称“岩画”。在建筑物上的壁画,大致可以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绘制壁画、浮雕壁画、马赛克镶嵌壁画以及其它工艺材料壁画等等。传统的刷地壁画又分湿壁画和干壁画。中国古代壁画一般以绘制场所的不同而区分,有店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民居住宅壁画等。现代壁画主要目的是建筑装饰,与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是最重要的,材料更加多样化,具有更持久的耐久性。[/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7.jpg[/img]

[color=blue]四方神灵(图)

西汉前期 河南永城汉梁王墓壁画。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从构图到图像造型以及色彩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装饰风格。[/color]


[color=red][b]研究装饰壁画的起源,挖掘美感形式,探讨审美的观念,这是至关重要的。

有关装饰美的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萌芽它的起因,不同流派的史学家和美学家有着不同解释,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有一派认为美之产生,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本能,就像吃喝拉撒睡一般,是生理的、感官上的需求;另外一种说法,提出美是派生出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起源于生产劳动,而它的存在又具有功利作用。[/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8.jpg[/img]

[color=blue]大傩(图)

西汉后期 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墓室壁画在西汉后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布局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color]


[color=red][b]原始人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只有在生存环境得以保证并有所改善,早期人类才能产生美的要求,而美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说,美的产生与存在,与生存相关。从现存的资料可以看出,先民们的装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身体的装饰,这种装饰又可分成身体之外的(如纹身、扩大耳垂等);二是对劳动工具的装饰,如石斧的雕琢等;第三类装饰是对环境的装饰,如洞窟壁画、岩画等等。有的美学家认为早期的装饰具有功利性,比如纹身就不像后来的京剧脸谱是为了好看,而是用来吓唬同类或其它动物;在比如用兽骨、牙等做成的项链,用来显示猎人的战斗力,记录所猎杀的动物的次数。还有一种说法,人体装饰被认为与性有关,他们为了讨好或吸引异性而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美化、装饰。在人体自身进行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祭祀,装饰形式是具有象征性和神秘性的,颜色的使用往往鲜艳而强烈,隐喻着生命、生死、血液等深层含义。石刀、石斧这一类工具的装饰则完全出自功利的演化,原始人在追求锋利、便于使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现了形式感,如对称、均衡等等,而这些形式感就是形式美法则的内容之一。[/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9.jpg[/img]

[color=blue]升仙图(图)

西汉后期洛阳卜千秋汉墓壁画。主题思想更加明确,不再是单一的装饰目的;线条奔放,给画效果较强
[/color]

[color=red][b]涂抹、描绘或镌刻在洞穴中、崖壁上的原始壁画,据说是与图腾崇拜有关;也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能动行为,与如今的公用建筑装饰功能一致;还由的视其为文字的早期现象,用以记录某些事、物或者用来与别的族群相交流。[/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0.jpg[/img]

[color=blue]句芒(图)

西汉后期卜千秋墓室壁画,洛阳地区是当时墓室壁画的创作中心,有鲜明的风格特点。[/color]


[color=red][b]原始部落生活中的图腾崇拜产生了原始装饰的一部分。图腾(TOTOM)是原始民族家借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特征符号,以表示其社会组织或部落的血统。也有些原始民族并无所谓的图腾,但他们要供奉某种自己创造的形象符号,如鸟面人身像等等,这也可以被当成图腾文化之一种。这种对特殊符号的崇拜,就叫做图腾崇拜。图腾崇拜被视为原始宗教的发端、宗教艺术之起点。[/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1.jpg[/img]

[color=blue]西王母及其天庭(图)

河南偃师汉墓壁画。西王母也称“金母”、“王母娘娘”等,古代神话中女神的领袖,在《汉武帝内传》里被描写成年轻美貌的妇女,被视为是长生不死的象征
[/color]

[color=red][b]对艺术起源的不同认识导致解释点各不相同。然而,除了以上分析的各种原因,恐怕不能避开娱乐和感官享受方面的因素。在原始生活状态下,人们的主要活动也都在此举行。最早的洞穴壁画的创作这也是作品的仅有欣赏者,他们的创作是为自我服务,没有别人的评价,也不需要讨好于谁,他们是自由、散漫的。[/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2.jpg[/img]

[color=blue]女娲擎日(图)

东汉前期洛阳汉墓壁画。洛阳地区的墓室壁画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充分体现出一种转型期的图式。[/color]


[color=red][b]原始时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代。但相对于地球及人类的发展,即使是从原始社会算到今天,也还只是非常短暂的。据地质学的研究,地球已存在46亿年以上了,由据考古学的现有成果,表明人类在石器时代以后才不过四千年左右。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有2—3百万年的历史,被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壁画历史,大约要从新石器时代以后说起,也就是距今有5—7千年的历史。[/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3.jpg[/img]

[color=blue]伏羲擎月(图)

东汉前期洛阳汉墓壁画,基本上承袭着西汉的样式,突出的变化就是墓室顶部由斜坡式改为穹隆式,壁画主要画在穹隆之上。[/color]

[color=red][b]最早之壁画历史,似乎可以从岩画、洞穴壁画开始。公元前3世纪我国的战国时代就已有记载,如《韩非子》、以及汉代的司马迁的《史记》、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都记述了一些有关岩画的资料。据统计,中国的原始岩画群遍布19个省区,100余个县(旗)。[/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4.jpg[/img]

[color=blue]墓主人夫妇作帐图(图)

东汉晚期河南洛阳朱村墓室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及其仆从的生前生活,主次分明,层次感较强[/color]


[color=red][b]在几十种结论当中,最有说服力的,是认为岩画的图像主要用于记事以及早期文字产生的萌芽,它是人类最原始的“石壁文化”。中国南北方各地的岩画,多以猎人、弓箭、动物以及植物形象为主,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谋求生存之目的,其年代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另一些岩画与生殖、巫术等内容有关,以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隐喻反演、生智方面的崇拜。这些岩画的产生,大致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000年左右。
[/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5.jpg[/img]

[color=blue]宴乐图(图)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代壁画。分层绘制了主人接受礼品、宾主宴饮和乐舞的场面。[/color]

[color=red][b]岩画在我国分布的地区比较广泛,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广西、西藏、以及江苏、福建等地方比较集中,大量存在着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岩画。研究岩画的困难点主要在它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的创作年代怎样?目前比较可靠的研究方法,一般使用考古学的放射性碳—14来断代,并结合出土文物来推测岩画年代;当然,结合古文献资料、研究其工艺手段、艺术风格、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相关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岩画往往都石质较差,天然腐蚀严重,这也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当下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它的起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其下限在唐、宋;或者是分为三期:第一期在春秋战国以前;第二期在秦汉、南北朝时期,第三期由唐宋至西夏。面对岩画图像,一般反映生活场面的比较容易理解,如狩猎等;但另外一些较抽象或完全抽象的图像,就不那么容易辨认了,如有些图案就是反映早期生殖繁衍方面的内容,直接描绘生殖器官,或使之抽象化,就很不容易判断。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原始艺术,洞穴壁画也好,岩画也好,它确立了中国绘画的线性造型语言,开启了壁画艺术的先河,滋养了青铜艺术、汉代石刻艺术的表现技法,也奠定了汉字的结构形态。总之,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岩画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岩画以简单的造型语汇、简朴的形象意识,奠定了中国绘画——尤其是壁画的雏形,开始了环境装饰的先声。[/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6.jpg[/img]

[color=blue]车骑出行(图)

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俯视的构图效果,更显队伍的齐整、庄严,展现当时武官的威严和派场
[/color]


[color=red][b]远古岩画的造型语言确立了中国壁画的线型框架结构,它以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点、线的组合来完成画面结构。这种表现方式,自唐代以降,形成了中国壁画程式性特征,即造型手段的三平:平面构图、平面造型、平面设色。
[/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7.jpg[/img]

[color=blue]坞壁建筑(图)

东汉后期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鸟瞰角度描绘了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巨大庄园,好似今日的建筑效果图。[/color]

[color=red][b]早期人类认识世界、表现物质的方式,与人类童年的智力情况比较形似。如观察与表现太阳,就以圆圈及放射性光线来完成牛和羊等动物的侧影、持弓箭的人形等等,不关心细节以及色彩的斑斓变化,而关注于结构的本质特征。这种先型语汇直接导致了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的审美原则。[/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8.jpg[/img]

[color=blue]牧马图(图)

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远隔千里之外的中原墓室壁画一样,都是一种对灵魂不朽的信仰追求。以大量的图像,展示生前的仕宦经历、豪华生活。[/color]


[color=red][b]岩画对于后世壁画的重要启迪还在于造型的抽象化和符号化,这种审美共识生成岩画形象的简洁、生动、鲜明,具有一目了然的抽象之美,早期的象形文字(也有人称之为“图画文字”)由此而诞生,如山水日月、鹿马牛羊等等。这种以线造型的意念规范,对后世各种造型艺术都有明显的延续痕迹。[/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9.jpg[/img]

[color=blue]鱼妇(图)

永城汉梁王墓室壁画之局部,这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取自《山海经》,有使生命转化、灵魂复苏的作用[/color]

[color=red][b]以上所述的岩画之特点,从许多遗留至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内蒙古乌兰察布山石岩画,生动的刻画了原始猎人的狩猎场面,表现了原始人类谋求生存的斗争状态;除此之外,还有多组群舞的形象,疑是在表达收获后的愉快心情;而另一些人对着太阳膜拜,具有神秘色彩,与早期宗教崇拜有关。内蒙古另一处比较集中的岩画群集中在阴山,有大量舞蹈场面,所描绘的人物都戴有头饰,身上佩有饰物。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刻绘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有多处人面形象、农作物以及抽象向符号,有很多种破译结论,普遍认为与祈祷式的宗教活动有关。新疆也有多处岩画群,所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有狩猎、放牧、征战、舞蹈以及建筑物等等,其中的狩猎场面惊心动魄,一群猎人围住一头野牛,手持长矛、拉弓射箭,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在甘肃、青海等地的岩画,则与后来出土的彩陶装饰纹样则有许多共同之处,由此可以断定它们的大致年代和当时人物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状态。[/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0.jpg[/img]

[color=blue]二桃杀三士故事(图)

洛阳烧沟汉墓壁画,这一时期的壁画基本上是画在涂有白膏泥或白粉的空心砖上,以墨线勾画轮廓,平涂施色,有一砖一画的,也有用多块空心砖拼成长卷式的。[/color]


[color=red][b]宁夏的贺兰山,集中了成千上万的原始岩画,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早期壁画画廊。贺兰山崖画属游牧民族的艺术创作,艺术手法活泼自由,题材有动物、植物、人物和含义不明的抽象画面;对人物的表现最为丰富,有狩猎、舞蹈、交媾、膜拜等等。[/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1.jpg[/img]

[color=blue]女娲、月(图)

西汉后期洛阳浅井头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女娲为人首蛇躯,长尾勾绕月轮左侧,为主阴之神。[/color]

[color=red][b]云南岩画是整个南方系统岩画的重要代表,广泛分布于怒江、澜沧江、红河和金沙江等流域。其中在沧源、麻栗坡等地最为集中。它们的表现技法完全不同于北方,贺兰山和阴山的岩画实际上是岩刻,以可糟的方法雕琢在岩石上,以凹线造型。而云南岩画的特点在于技法上使用涂绘为主,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有50余处。云南岩画的描绘形象更加丰富,形象也更加生动,有戴面具人物、有配尾饰人物、牵牛人物、狩猎人物;动物有牛、猴、蜥蜴、蛙、蛇、象、猪、鸟等;还有太阳、月亮、云霞、星辰等;穴居、房屋、道路也在表现范围之内。[/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2.jpg[/img]

[color=blue]导车(图)

洛阳东汉墓室壁画,描写墓主人车马出行的场面,车骑行到前后相导,描绘精细
[/color]

[color=red][b]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是东南沿海地区有代表性的早期壁画,它的特点是高度抽象化和符号化,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人们对自然以及超自然现象进行抗争的奋斗记录,是形象思维的创造性标志。此处的岩画与阴山、贺兰山、乌兰察布等地相距数千里,但在表现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舞蹈人物形象、如人面形;在工艺上都采用敲凿或磨刻将画面刻在岩石上。[/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5.jpg[/img]

[color=blue]门卒、侍从、独角兽(图)

内蒙古鄂托克汉墓壁画,位于墓室正面墙上,门两侧有守门卒吏和捧物女仆,中间是独角兽和黑熊。[/color]

[color=red][b]古代的壁画艺术,由岩画、洞穴壁画,一步步走进住宅,登堂入室,进而发展到住房的顶部,逐步走向成熟。尽管原始人类的简陋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仍可以从现存的气它出土文物上进行推断,分析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找出原始岩画与建筑壁画之关系。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原始岩画实例存在,在非洲、欧洲、美洲等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这种早期的文化现象。
[/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7.jpg[/img]

[color=blue]车骑出行(图)

辽阳汉墓壁画,构图复杂,场面壮观,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color]


[color=red][b]原始社会后期,氏族公社开始解体,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明显,私有制逐步显现出来。中国历史进入夏、商、周时期,开始了奴隶制阶级社会。[/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9.jpg[/img]

[color=blue]漆棺装饰(图)

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前期。髹漆套棺上满绘装饰图案,装饰纹样重重叠叠,非常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的装饰风格。[/color]

[color=red][b]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自禹到桀十七个帝王,其都城迁移频繁是因为那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依然以牧业为主。夏文化已有较成熟的陶器制作,玉、石、骨、纺织工艺也得到较大发展。据《尚书》记载,这个时期“筑倾宫、饰瑞台”,可以推想其建筑壁画已初具规模。“装饰”泛指修饰、打扮,或者掩饰、美化的意思。装饰一词出自《后汉书.梁红传》:“女(孟光)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即嫁,始以装饰入门。”壁画即为建筑装饰之一种。当时的壁画内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其它装饰推测。如夏的晚期,铜器的铸造已达到相当的水平,装饰纹样比较丰富,其内容正如《左传》记载的那样:“昔峡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君权的确立,需要政治上的稳固,礼教的作用很大,壁画艺术开始承担了一部分警戒社会民心的作用。由于建筑物不易保存,壁画也随之淹没,在秦王朝之前长达3000年的历史当中,没有任何壁画的遗存。[/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0.jpg[/img]

[color=blue]漆棺侧板装饰(图)

西汉前期,长沙马王堆出土。这种形式和内容的装饰在汉奴墓中大量出现,各种图案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color]


[color=red][b]上、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建筑的发展,壁画艺术也兴盛起来,从周到汉代的殿堂壁画相当发达,《孔子家语》中记载当年孔子参观周代的明堂,见到过壁画“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画出了“各有善恶之状”。这些记录还不足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壁画艺术的全貌与特点,但至少说明周代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壁画,这种艺术形式被统治阶级借以作为宣传工具、教育工具,起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先有宏伟的蓝图,再有建筑物的形式,而建筑内外又缺少不了相应的装饰壁画,这是一种艺术规律。但我国的历史传统中,往往视工艺为形而下的低贱工作,极少把它们纳入历史记载,所以当时的建筑壁画成就,也只有片言只语的评语,即使是这样,那些描述也往往简单、抽象,充满了不实之辞。比如《诗.小雅.斯干》中对宫殿的描述如跋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等等,只是虚无的描写了建筑的堂皇、敞亮、真实尺度却不得而知。[/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1.jpg[/img]

[color=blue]汉墓墓门局部(图)

石门的门扉、横额以及左右竖石上都布满装饰,风格独特。[/color]

[color=red][b]至战国时,规模更加宏大的壁画开始出现。王逸《楚辞章句》为《天问》所作的序中,提到楚国有先王之庙、公卿祠堂,图画着山川天地、神灵怪物、古时圣贤等等。正是这些感人至深的壁画,使读画者屈原大有所感,写出了有名的《天问》。[/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2.jpg[/img]

[color=blue]汉墓装饰局部(图)

有“宾主拜见”、“捣药玉兔”、“乌首人身”等形象,为铲底浅浮雕技法
[/color]


[color=red][b]当时已有职业的宫廷画家,称为“画史”,齐、鲁、楚、宋都有这样的画家。《庄子.外篇.田子文》中,就提到画家的个性张扬,说有一画家应召入宫,解衣盘礴,裸身作画。这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诸子百家的争鸣风气有很大关系,说明当时对艺术创作的开明与自由。后来,“解衣盘礴”成为张扬艺术个性、寻求创作自由的代名词。据为数极少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推想当时的画家风貌。刘向所撰《说苑》中提到齐国有个画家叫敬君,齐王建造九重台以后,便命敬君进行装饰,绘制壁画。绘画历时数载而不能回家,敬君思念他的妻子和家人,就画了一幅妻子的像每日相对。[/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3.jpg[/img]

[color=blue]汉墓横额装饰(图)

横额左右角分别为青龙和白虎,中间为戏兽图,动物形象非常生动。
[/color]

[color=red][b]对当时的绘画风格和技法,我们只能参照帛画和其它的工艺装饰。那时纸张还没有发明,绘画只能是壁画、画缋和帛画,只是材料的不同。古时“玉帛”并称,以视其贵重,是财富、权力的象征。战国时期的帛画,至今发现有四件,其中《龙凤人物图》、《御龙图》比较能说明问题。《龙凤人物图》帛画于1949年在湖南长沙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绘画。图中有一个妇女的侧身画像以及龙与凤鸟,描写巫女为墓中死者祈福,龙、凤的形象已表示引导死者升天,这是楚人墓葬的一种习俗。画图以墨勾线,描绘细腻,向我们展示了那时的基本绘画面貌。《御龙图》发现于1973年,它画在细绢上,画中有一留着胡须的男子,腰挎长剑,手握缰绳,驾驭一条巨龙。人物的衣饰飘带迎风飞舞,可以明显看出构图的运动方向。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死者乘龙升天的美好理想。以单线描绘,平涂设色,有些局部加以渲染,还少量使用了金白粉彩。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装饰也给我们提供了参照,单线勾描,辅之平涂色彩。以图案化的表现手法进行壁画创作,可能是那时比较常见的风格。[/b][/color]

[img]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4.jpg[/img]

[color=blue]汉墓墓门竖石装饰(图)

外侧为二方连续几何纹样,竖排分别有主仆、持节、躬立等人物形象,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color]


 97 1 2 3 8: 此主题共有31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25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