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检索 电台

迷你方式显示论坛 RSS订阅此版新信息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交流区 >> 论坛主区 >> 软玉硬玉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讨论区 精华区 上篇 刷新 平板 下篇


 帖子主题: 软玉实战手册(二)
 
离线

布衣
职务 区版主
等级 大天使
财富 4
积分 5647
经验 140476
文章 5430
注册 04-07-23 14:24
发表 2005-06-26 18:57:17 人气:253

古玉微痕鉴定(二)

有网友问“为什么第一观察点没有平行切割痕”
  
  愚见:麻绳向下做工的同时,有一部份解玉砂因为受力的作用,向侧面及上面游移;随着麻绳的反复运动,带动游移出去的解玉砂,随麻绳的运动而动,而产生对已切割面进行抛磨动作,因此,原生的解玉砂切割痕迹大部分都会消失了。
  
  有网友问“按照古代的解玉方法解玉,痕迹极为相似。若如此,制假分子根据研究报告如法炮制,又该如何鉴别?”
  
  愚见:这实际是另一话题。我说的是古代的解玉方法究竟是什么?而这位网友说的则是“人魔一线之别”的问题。按工业拷贝理论推断,用同样的工艺应该可以得出同样的加工痕迹。
  但问题是,做伪人面对那么多甘心捡漏买假,买了假后,却又痴迷不悟的市场,他愿意去做耗时而不出活的东西吗?愚曾经做过双手搓木棒加砂钻孔的试验,结果忍不了手出泡之痛,中途终止了。再者工艺痕迹只是一个鉴定的方法,而其他方面都要做好,却要有多难呀,网友说“故宫博物院专家扬伯达极力反对有沁的古玉,认为那样的古玉是病态的。”这是对沁色是美是病的探讨问题,但他不反对以沁色断玉的方法。很多人所以热衷自己熟知的“沁色断玉的方法”,其实其中必有许多不妥之处,只是自己无缘知晓而已。
  沁色的微痕鉴定也很有意思,如下图凌家滩玉玦(编号:87m7:7),以裸眼看,整个器物都呈白化皮壳效果,而40倍镜下,大家可以看见,沁色呈现点斑状,上面的沁色渐进性入玉肌。而假沁色则无法出现在一个芝麻点40倍场镜下,沁色所呈现的点斑状。理由很简单,一个是自然,一个是人为的。当然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从这张图中获取其他方面的有用信息。所以微痕鉴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IMGA]http://buyee.blogchina.com/inc/rAfL_wei80syyMTE%3D.jpg [/IMGA]

[ 这个贴子最后由布衣在2005-6-26 20:20:19编辑过 ]   


淡薄人生 德玉相伴
相关帖子
    古玉微痕鉴定(二) (布衣,253,2005-06-26 18:57:17)
    古玉微痕鉴定(三) (布衣,249,2005-06-26 18:57:38)
    古玉微痕鉴定(四) (布衣,242,2005-06-26 18:57:59)
    预留帖子 (布衣,204,2005-06-26 18:59:06)
    我等着慢慢看。 (喏喏猪,194,2005-07-06 00:05:26)
    越说越专业了好象 …… 确实得存下慢慢看... (虹儿,197,2005-07-07 01:58:20)
    此等好贴没人看真是遗憾。 (布衣,228,2005-08-30 09:37:4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布衣... (珑玲苑,208,2005-08-30 14:29:21)
    各位同学:看布衣的帖子、回布衣的帖子会有... (珑玲苑,218,2005-08-30 14:37: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布衣... (珑玲苑,202,2005-09-02 12:57:14)
    谁说没有人看 (佩玉的玉儿,185,2005-09-03 23:14:58)
    也懂得太多了,我看着都眼花!由衷的佩... (小钰儿,226,2005-09-04 00:36:26)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相关帖共有44帖 此页12帖 每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