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检索 电台

迷你方式显示论坛 RSS订阅此版新信息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交流区 >> 论坛主区 >> 浮生半日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97 1 2 8: 此主题共有22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帖子主题: 教育部你能面对中国农民吗?-转贴
 

教育部你能面对中国农民吗?-转贴

不好意思,若是斑竹认为此文不妥,请删掉

让骂声传遍大江南北! 教育部你能面对中国农民吗?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把教育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受教者当做榨取暴利的对象!无独有隅,中国开了先河!若干年后中国将诞生亿万文盲!可怕呀!教育已成中国人不折不扣的国耻!

我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我是在2003下半年在网上知道的。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整个世界。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作为中国人,我有种羞愧感,我为这个**而感到羞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眼前是一片繁荣,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适龄儿童没有学校可上?!以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有学可上?!难道盖不起小学校,使每个孩子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吗?!

下面这则消息可能你不信,开始时,我都无法相信,觉得怎么可能?!但这是事实,由不得你不信!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只占实际支出之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非洲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什么是国耻?这便是不折不扣的国耻!!哪一国稍有责任心的政府会这样办教育?!哪一国公民竟连自己的教育经费都不清楚?!抓我坐牢我也要说!九年义务教育成了人所共知的谎言,这不是政府失职,而是渎职!**的制度唯一一个特点便是可以狠狠地执行政策,如果把教育和政绩联系起来,哪里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就撤他的县长、撤他的市长甚至省长之职,我敢说没有不能实现的!

李昌平的话便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数据,在一次访谈中,他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他自己是7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当时贫下中农管学校,收费很低,一年只收两块钱,虽然农民很穷,还能供孩子念书。当时老师的责任心强,和学生的关系也比现在好。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

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政策也大有问题。大陆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农民,中下层人民的孩子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从1994年,中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我这里有两组数据,一个是新华社2001年1月8日发布的对北京14所高校的调查,那上面公布说,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京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农村来的贫困生孩子应该少一些,大城市的生源多一些。那么省市底下的院校贫困生就更多一些。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有人根据数据加以对比,说中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代的贵族学校,在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师范院校都是不收费的。那时候很多贫困人家的子弟想要读书都只能读师范院校,例如毛泽东,就是因为师范院校不收费。但是现在师范院校也收费了。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那儿一年收费是3800元,很多常德那个地方很多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1200块钱。所以要拿出3800元来供一个孩子读书,根本是不可能的。她问他们的校长,怎么对待这些学生,他说:“我们采取了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允许他们读一年以后,休学然后去做工,然后再来读。”何清涟说,我国现在是劳动力严重过剩,连政府下岗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工作呢?所以这个优惠政策等于没有。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历史,他们认为日本人在二战后用掠夺来的财富大办教育,然后走向经济腾飞的,其实这是可笑的无知。事实相反,二战给亚洲带来了破坏同样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破坏,日本直到1962年生活水平仍不及中国大陆水平(原先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回日本就因为此),他们那一代孩子有的人是光着脚丫上学的,现在日本的老一代老是喜欢用那时的艰苦求学来告诫孩子们勤学进取。其实,正是日本政府这种光着脚丫的孩子也有学可上的努力,使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才有了人才基础。比起来,难道如今中国人的办学环境会比不上二战后的日本?!但是在大陆,即使农村孩子想光着脚丫上学,政府也没有提供免费的学校和课本。

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中国大陆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无知者以为台湾今日在科技上成就源自美国的帮助和昔日从大陆运去的黄金,其实那些都是次因,主因还是教育。中华民族要想复兴,不是说收复了台湾便可以复兴了,除了那些丧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会相信这种谎言外,理性者都清楚的一点是任何国家要强盛靠的只能是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有些人说了,咱们中国穷,没有钱办教育。那是糊弄不了解真相的老百姓的。诸位知否,建国50周年时,据说一次国庆就花了上千亿!“国庆盛典、世界第一”,已逝的**元老李慎之先生说:“希特勒死了,斯大林死了,世界上追求这种壮观的场面的国家应该是不多了。以我之陋,猜想也许只有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才有这样的劲头”。但这上千亿除了让中国人自我膨胀,让外人窃笑外,再也没有什么了;1999年,350万辆公车吞掉了3000个亿(现在肯定更“进步”了),有当官的轿车,没有孩子的学校,这便是中国人“伟大的**”;我国每年被贪污掉的资金保守估计也在2万5千亿人民币左右!看来中国的确是“进步”了,有这么油水;中国有六千多万党员,还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政府机关,数量最大的公务员群体,最会搞“工程”和“战役”,如果**拿出这种劲的十分之一来办教育,何须外人为咱们的教育来操心?

**老说什么科教兴国,高喊重视教育,但人民不听你说的,只看你做的!这就像有些男人在老婆面前说有多爱她,却在外面找小姐一样,你能说这样的混蛋爱他老婆?!同样,**你拿出2%的GDP来办教育,敢有脸说你重视教育?!(现在知道什么叫无耻了吧?)

强烈要求政府将教育经费达到GDP的6%!!并在2008年前达到8%,因为中国有三亿儿童需要义务教育!让我们呐喊,让我们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为了中国的明天!!


很好!!
九年義務,好像一點都沒有實行!!
我在香港讀書時,小學一年級至初三都是免學費的,書本則自己出去書店買的,可以買舊書,也就是如果有哥哥姐姐你就不用買書了,可以用哥哥姐姐讀過的書,如家裡收入低的還可以申請資助,政府出錢幫你買書,對比起這裡,在這裡讀書比在香港讀書還貴!
我在香港工作時曾資助一個貴州的小孩子讀書,每年才幾百塊,現在他上初中了,他姐姐爸爸現出來了社會工作,己不用我資助,曾去過他家一次,我從沒想過在大中國還有人家裡的地下是泥的,我住了四天,他們把家裡留待過年的雞猪都殺了(我從沒見過那麼瘦的雞猪,感覺营養不良),我跟他們說你們吃什麼我吃什麼好了,他們就是不肯,臨走時我偷偷把四百塊放在他們的米裡,他們把我送出村口很遠,還給了我他們認為是美食的東西,一種用植物根弄成的東西,那刻我流泪了
中國應該多投些資源在基層人員!!!
下圖為我資助的小孩
[IMG]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6639/1436639-3aLFcNas7s.JPG[/IMG]

更多翡翠精品-四會八方緣
本玉器位於中國玉器之乡四會,自设加工工場,歡迎來料加工

    国民教育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未来,把教育产业化真是想钱想疯了。
    把搞竞技体育的热情和金钱,部分地投入到基础教育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才能真正地有面子。一两个人得了冠军,说明不了全民体质提高了;大众文化素质的低下比身体素质的低下更可悲、更可怕!

http://www.tea-market.com

挺沉重的一个话题。二楼的兄弟,可敬可佩。

无语!
向二楼的兄弟敬礼!

[url]http://rpg8.5d6d.com/?fromuser=紫霞 [/URL]

每个有需要小孩都要帮助,我也资助了2名特困儿童!请大家也支持,[em07]


美玉人生,生活更精彩,

教育是强国之本啊,能为教育献出一点力量是无尚光荣的。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元稹

很沉重的一个话题。向STEVE致敬

中国将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转移向城市,有限的耕地、富裕的劳动力,今后国家将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农民工”!他们有一定的见识和创造力,不安于农村生活,进入城市如果没有技术和文化同样会给城市带来不安定因素......

“浙大第一愤青教授”:教育究竟为谁服务?
 
    浙江大学一个礼堂里座无虚席,许多学生挤在过道里,听一名男子演讲。他个子不高,但声音宏亮,不时挥舞双臂:“我们系里有一个女同学,一天到晚没有笑脸,就是为了得到高分数、得到高额奖学金,我很痛心!我和她说,你这是在用青春换荣誉、争光环,你今后的心灵是要受创伤的!我希望她不要看重明年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后年从第二名掉到第三名。我这个老师当得怪吧?我不是要求她往上走,而是往下走,但我这是在救她!”

“中国的教育有太多误区。考进浙大的学生,大多是高分考生;也许,分数越高,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三分之二已经‘精神残缺’。”

  一阵轻轻的嘘声,一阵轻轻的惊乍。演讲的男子提高声音继续道:“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着想当干部,要‘管’别人,要向老师‘揭发’同学上课没认真听讲。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什么样?!”

  演讲者叫郑强,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听过郑强演讲的学生们自发地把听演讲的感受贴到校园BBS上:

  “昨天演讲居然有29次鼓掌,实在太惊人了。”

  “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说,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甚至没有一个人上卫生间。台下寂静无声,除了发自内心深处的鼓掌和开心的笑声。”

  “郑强,浙大第一愤青教授。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家伙……”

  2000年,郑强应邀做过一次题为“民富不等于国强”的演讲,有人将演讲整理后发到互联网上,轰动了全国,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界产生了持续数年的强烈反响。该帖至今仍在许多高校BBS上流传。

  几年来,但凡有学校、部队邀请演讲,郑强只要有时间,都欣然前去。

  对学生“慷慨”的郑强,对记者采访却总是婉拒。他说:“我很忙,如果一定要谈,我们只谈教育。”

  “教育究竟为谁服务?”一见面,郑强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教育应该为人民服务。因为教育经费取之于民。”

  “你看那些金碧辉煌的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再看看那些仿佛上世纪的破败的乡村小学,多么强烈的反差!这能体现对人民负责吗?”

  郑强认为,中国存在很多对教育的错误理解,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反过来影响了教育部门的决策。“我们不能一味地反对大学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建几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是应该的,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利的,但不能一刀切地搞合并。几个大学简单地合并起来,在十年、二十年内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显然脱离实际!”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落后地区工作,而条件好的地区对大学生的吸纳饱和。大城市里,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恶性现象还在膨胀。依我看,中国的教育观、人才观出了问题,中国教育不能盲目追求培养高层次、高科技人才。”

  “中国现在的急迫需求是什么?应该是让全民得到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的专门人才,更不能把培养少数精英作为首要任务。”

  几年前,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杭州举行。全国各地的名校都派老师前去“挖人”,郑强也受命而往。“我上了台,毫不客气地说:进这扇门,我的心情是又高兴又沉重。你们把孩子们搞坏了!为什么?我国搞奥林匹克竞赛是举国体制,就是为了得到世界上的一个荣誉!而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叫‘play games’,意为‘玩游戏’。难道有一两个学生得了奥赛冠军,就说明中国的教育是世界顶尖的吗?不是!它不能代表我国的真实情况。这就是我国教育的一种误区。我们今天是在做一件害孩子的事!”

  身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郑强,2003年参加了一次教育部的会议。“我在会上说,我们总是焦急地盼望能得一次诺贝尔奖,这种心情很正常。但如果我们得到了,那也许是投机。我们得到一个诺贝尔奖,就证明中国是世界第一吗?我们的积累显然还不够嘛!”

  记者问,这么尖锐的话,在会场上有什么反响?郑强笑:“底下坐的,大多是院士、大学校长,还有将军,全给我喝彩呀!”

  采访中郑强感慨:“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形式,不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太可怕了。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会外语、会电脑、会钢琴就是素质教育;我说不是,只有诚实做人、诚实做事,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再不反省我们的教育,毁掉的不是一代人。”

  几年前,一个学生考上郑强的硕士研究生。家长送孩子来学校,第一次见郑强,就送上一个“红包”。郑强当然没有收,“你看,我们都在教育孩子什么?从幼儿园起,就教他们当官、送礼,这能行吗?”

  对于时下大学里流行的“企业家教授”、“官员教授”,郑强毫不掩饰对这一现象的批评。“的确,既学问成功、产业化也有作为的教授,浙大就有。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大学的根本宗旨还在于传播知识、教书育人。教授的专长也在于教书和做学问。大学绝不能办成老师谋生路、官员谋头衔的场所。一个企业家,有点名气,就把他聘到大学里当博导,他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官教结合’、‘商教结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官得其所,商得其所,教授得其所,而失去的是教育的神圣性与纯洁性,受害的是大学的主体和主人———学生。”

  郑强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他和历届毕业生的留影。尽管得过无数荣誉,郑强最在乎的,还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这顶桂冠。

  他指着书橱里的奖牌介绍:2001年,浙江大学第一次评选这个奖项,由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投票。我当时不教本科生,只有大约40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能直接听我的课,但是却当选了,或许和我经常演讲有关吧。

  此后,浙大又通过这种方式评选了两届“教书育人标兵”,郑强两次当选,而且据说都以最高票当选。

  郑强对学生就像对待孩子:给年纪大的学生介绍对象;给经济困难学生送上回家路费;他还特意买了冰箱、微波炉放在办公室给学生用。

  偶尔,学生们还是会觉得郑强有点“苛刻”。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向一家学术刊物投一个快报,他们同意发表。按照学术界惯例,一个实验有初步结果,可以先发一个简单的快报,等到论文系统完成,再发表全文。结果由于杂志社方面的原因,全文反而先于快报发表了。郑老师打电话到杂志社去,要求取消那篇快报的发表。这样,我们就损失了一篇我们特别看重的、毕业所需的SCI论文。我们真舍不得。但是郑老师说,应该追求学术的纯洁。”

  郑强竟然还是一位唱歌高手,2004年9月,他刚获得浙江大学教职工演唱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说起唱歌,郑强颇有几分得意:“好些声乐专业的还唱不过我呢。”学生们说:“郑老师也许是全国非音乐专业教授中最好的男高音,也应该是全国男高音里最棒的非音乐专业的教授。”

  郑强是78级的大学生。他说那个特殊年代铸就了他的“野性”,培养了他广泛的爱好。而目前中国的一种怪现象是他所厌恶的,那就是:该玩的时候没有好好玩,该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该干的时候没有好好干,该歇着的时候没有好好歇着。“对这种现象的形成,教育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消除这种现象,教育应该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青年报

http://www.tea-market.com

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不过我觉得我也是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受害者,但是我比他们幸运,至少还受过高等教育
希望中国的混乱会早一点结束


不止教育啊!!医疗、住房呀!!!1哎!!很多很多!!!!!!!!!!!!!!!!!!!!!!!!!

来自四会、自由飘逸--------------

 97 1 2 8: 此主题共有22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25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