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招链接 
◇ 电邮我们 
◇ 查万年历 
 玉网首页 玉器目录 翡翠精品 翡翠常识 业内动态 公司简介 在线邮件 翡翠论坛
 

[东方时空]十一特别节目之五:横绝草原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04日)

观看视频内容

  巧合的是,那林谢别斯廷布拉格的边防哨所旁的确有一口井,它是不是当年的那口救命井呢?

  (现场同期声)

  刚才说的泉就是这个泉

  这个泉的历史有多久了

  这个泉我们是

  92年开关的时候

  军队在这个地方生活 施工

  开始启用的

  以前咱们不太清楚

  现在这个水量还大吗

  现在水量大

  抽 五吨的车需要两次

  可以抽起来

  92年之前它就有 是吧

  92年之前它就有

  但是没有启用

  由于夜间迷路,《玉石之路》考察队在中蒙边境同80年前斯文赫定的西北科学考察团邂逅,真是一个既让人意外又让人惊喜的插曲。那林谢别斯廷布拉格的故事提示我们,从逐水而居到逐水而牧、逐水而商、逐水而行,由戈壁泉水连缀而成的这条沟通之路,几千年来演绎的是人类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们为了确认古代玉石之路而在黑戈壁上寻找泉水,考察的结果足以证明:地图上标定的泉眼的确存在,它们勾画出一条古人穿越戈壁的交通线。

  (采访:甘肃安西县博物馆 李春园)

  这条古代的线

  通过我调查实践

  就是从古代到现在

  这条道路啊

  是用戈壁滩上的泉水

  这么串联起来的

  假如古代没有这个泉

  可能这条重要的交通线

  可能就不能建立

  正因为有了这个泉呢

  古代人从这儿到那面去打仗

  或者是进行商业贸易

  都从这儿过去

  紧紧依靠泉水

  带着收获和喜悦的心情,考察队向南返回到马鬃山镇,这是黑戈壁上最大的一个集镇。在路边的一个饭馆里,我们偶然遇到了一位从浙江来的玉器商人。他讲述的故事又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惊喜。

  (采访玉石商人 王中谷)

  是96年 还是97年

  现在时间不太清楚了

  有一个新疆朋友过来跟我讲

  说是在马鬃山那个地方有玉石

  所以我就出于这种好奇心

  就花了一万八千块钱

  跟他买断这个信息

  跟他一道跑到那边去

  结果在马鬃山附近

  山上确实捡了不少

  捡了几百公斤这样的玉石

  这位玉器商本来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新的玉石矿,但他发现,在这里拣到的玉石居然和新疆的和田玉完全一样。

  (采访玉石商人 王中谷)

  我认为拿回来就是说

  切割 各方面的话

  根据它的成分

  肯定是同和田玉同矿物质的东西

  它能够变到这种黑色的成分的话

  就是最起码要达到

  宋代以前以前

  才变质到这个味道

  地矿专家郑义红立即赶到鬃山。

  (现场同期声)

  你在这里仔细找

  他在戈壁滩上居然发现了几块玉石样本。

  (采访地矿专家 郑义红)

  因为暴露在戈壁滩上

  被长期风化

  被黑色的铁锰质包裹了

  但这个中心部分

  里面还是能看得清楚

  颜色跟周围那黑色不一样

  这部分的话还是那个玉

  清楚地看得出来是玉吧

  《玉石之路》考察队自从上路以来,还是第一次在野地里发现玉石。从现场来看,这里并非玉矿,玉石只是散落在戈壁滩上,它们和周围的黑石子混杂在一起。如果不是特意提醒,不会有人去注意它们。从质地看,这的确是和田玉。那么,它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又为什么被抛撒在荒野戈壁呢?只有一种猜想是合乎逻辑的:远在宋代以前,这里曾是从内蒙通往新疆交通要道上的集镇,或者,是一处重要的玉石中转集散地。由于遭遇了突然的变故。玉石商人们四散逃走,玉石撒满了戈壁,天长日久,长期风化,黑戈壁上的铁锰质逐渐把它们包裹成黑色,以至于后来的游牧人和商旅,都没有发现黑戈壁上的这些宝石。

  接二连三的意外收获,鼓舞了考察队的士气。

  从马鬃山往东,就进入到内蒙古境内。车行300公里后,眼前出现的湖泊告诉我们,著名的居延海到了。

  居延海名头不小,早在《穆天子传》里就有记载。早在汉代以前,居延海边就有人口密集的城镇,成为中原前往漠北的重要边塞。以后东汉、三国、唐朝、西夏、元代都在这里设过都城,可见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

  从祁连山下来的黑水河,古代称为弱水,流到这里后汇聚成居延海,成为中国北方草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这里的壮丽景象。斯文.赫定80年前到这里的时候,居延海还是一片浩渺的烟波,他还把两条卡棚船拴在一起,在水中愉快的划行。可惜的是,近50年来,居延海日见萎缩,环境也越来越恶化。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甘肃与内蒙两地正绸缪一个复兴计划,重新向居延海蓄水,以期重现当年波澜浩瀚的美景。

  居延海以东,就是著名的腾格里沙漠。但在古代,这里是腾格里草原,当年的玉石之路应该在腾格里大草原上一路向东。如今,沙进人退,牧场早已不复存在。

  在中国地图上,黄河有个大拐弯,看上去像个“几”字。这个“几”字的外面是河套平原,里面就是鄂尔多斯台地。在这一片地区,考古工作者发掘过几座距今两千年前西汉时期的匈奴墓,出土过一些玉器,我们从这些玉器追寻着玉石东进的踪迹。

  玉器专家古方一路寻访,最后在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博物馆看到了一对玉坠。

  (同期声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古方)

  玉器主要放在什么地方

  玉器 这儿有一部分

  有一部分

  这件东西就是1979年出土在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西沟畔

  还非常漂亮 精致

  我们把它叫做西汉

  西汉时候

  匈奴的墓葬出土的

  这是两个坠饰 是吧

  当时出土的时候是在肩部

  我们把它认为是耳坠

  这是两个白玉

  这件和和田玉非常相近

  可能就是从和田来的

  这个看起来也是西部玉

  但是不敢肯定是和田玉

  可能是青海一带的

  这套镶金的耳坠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而龙是中原汉民族的图腾。两千年前,当这样的饰物在匈奴的贵族们中间流行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当时中原和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流已经是多么广泛。

  在古方寻找玉石的同时,考察队在阴山一带,找到了一段战国时期赵国的长城。由于近些年进行过修葺,赵长城的雄姿得以保存了下来。专家说,这段长城的作用延续到了秦代,成为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从这里放眼望去,中原已近在眼前。和田玉石的东进之路,正是通过居延海以东的草原古道完成了它的最后行程,

  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归赵国管辖,而赵国也因为它与草原接壤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原各国中最先迎接和田玉的国家。对于这一点,史书有明文记载。

  (采访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 林梅村)

  当时比较明确地讲这件事

  是见于《战国策》的《赵策》

  《赵策》里面是记载了一封

  苏秦替齐王写给赵王的信

  他里面就讲到

  假如秦国派兵占领了

  孤注山(阴山)和恒山一线

  这样代马 胡犬和昆山之玉

  这三宝吧

  先秦的这种境外的这种宝物

  就到不了赵国了

  这样就把当时的玉

  输入中原的路线讲得非常清楚

  就能说明它实际上这个玉

  是通过长城以外的草原民族

  经过赵国

  这样向东(到)这些国家

  当年赵国范围内的雁门关,坐落于山西北部的群山之中,它是从草原进入中原的门户。它也是古代中原农业区同草原游牧区的分界线。

  这座雄伟的关隘伫立于北岳恒山之中,自古享有“天下九关,雁门为首”之誉。因此有得雁门者得天下的说法。

  当年,采自昆仑山的和田玉几经辗转,到达这里,通过雁门关,源源不断地走向中原各地。

  至此,以妇好墓玉器为代表的中原古玉身世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产自于新疆昆仑山深处的玉石,由和田启运。沿和田河或克里雅河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塔里木河,从天山南口,穿银山道或兴地沟至哈密,再到巴里坤,然后一路东行,穿越大草原到阴山河套地区,再南下长城进入雁门关。

  这条道路基本上涵盖了半个中国,它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居功甚伟。

  这些玉石的运输过程,也许不是由大型商队一次完成,而是通过活跃于从新疆到中原的商旅、部族间的频繁交换实现的。正是数千年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初级商业活动,造就了新疆玉石东进中原的壮举,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东方玉石文化。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享受着古人的这份恩泽。

  “玉石之路”给中原地区带来了产自昆仑山的和田美玉,使中国成为“玉器之邦”。可以说,正是东部和西部自古以来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玉文化,使玉成为我们这个温文儒雅的东方民族的绝妙象征。而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东西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玉石之路,给人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玉石本身。

  (采访国家图书馆馆长 历史学家 任继愈)

  我认为社会的前进

  民族的前进

  国家的繁荣

  都跟交流有关系

  你说妇好墓

  就和玉器联系起来考虑吧

  交流是很广泛的

  妇好墓的铜器很多 青铜器

  河南也不出铜

  它是外地来的

  有近的有远的

  西方出皮毛

  东方出盐

  这就有交换

  有的地方出铁

  有的地方出木材

  又是一种交流

  这就带动了文化

  求同存异

  因为我们历史上的汉族

  五十六个民族

  除汉族以外

  都可以找到它的起源历史

  能够查得出来

  惟独汉族它的来历不明

  这就是交流得太多了

  所以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就是通过交通 交流

  促进这个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这是关键

  (采访社会学家 费孝通)

  我觉得这条路是向心力的表示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玉(文化)在各个地方发展之后

  都集中到中原

  才提高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础

  所以你们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不是一个时期的意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

  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

  就是说我们要把历史

  看得更远更早一些

  把历史搞清楚

  对我们国家

  中国人民最坚强的统一体的力量

  加强这个力量

  现在还是需要的

  在北京长安街的复兴门北侧,中国工艺美术馆,在这里珍藏着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作的现代玉雕。这批玉器距离故宫里的历代玉器珍品,不过2000米。

  这件作品叫“大千佛国图”,重472公斤。1986年,这块巨大的玉石在昆仑山白玉河源头被发现。利用白玉河的结冰期,它被冰排拖下昆仑山,然后乘坐现代的交通工具,运至扬州,又经过玉雕大师们的精雕细琢,终于成为空前绝后的玉器珍品。

  “大千佛国图”从产自和田的一块璞玉,到珍藏于北京的一件玉器珍品,它几乎完整地再现了和田玉石浩荡东行的历史过程,为我们勾画了“玉石之路”的完美轮廓和玉石文化达到的辉煌高度。

  2003年8月3日晚上,北京天坛七年祈年殿广场,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地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这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枚刻有会徽的印宝就是和田玉。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梦想,这枚洋溢着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奥运会徽,就是百年梦想的充分展现。而代表中华玉文化最高境界的和田美玉在今天又一次承载起这一民族梦想。

  8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开始雕琢玉石。

  三、四千年前,一条从昆仑山到中原的玉石之路开通。

  这条“玉石之路”比已知的“丝绸之路”至少早了一千年。重走漫漫数千里的“玉石之路”,回首漫漫数千年的交流历史,让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在交流中不断发展,民族在交流中不断强大,如果说玉石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华彩,那么交流会让东方古国不断强大,由交流而产生的“玉石之路”则记录了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发展强盛的历史足迹。这条“玉石之路” 连接着文明,承载着历史,也见证了今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与自豪。我们这个具有玉石品质的中华民族,还将在更加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之中持续发展,不断前行。

  (全集完)


玉网首页】  【玉器目录】  【翡翠精品】  【翡翠常识】  【翡翠论坛】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03-2013, Jade.cc. All rights reserved. 玉网 版权所有